每天運動、聽音樂,吃的是螺旋藻,還有專用的“豬廁所”,這種國內首家用螺旋藻喂養(yǎng)的高端生態(tài)豬肉今天從海南省澄邁縣走上北京人的餐桌。其價格聽上去也令人“驚嘆”:頂級部位“梅肉”(上肩肉)的價格高達每斤398元;即使最便宜的部位也要50多元一斤。
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以及新生代農民工對土地的“陌生”,在農業(yè)一線從事耕作的農民幾乎由老人承擔。據農業(yè)研究部門對部分省份的抽樣調查,農業(yè)勞動力的平均年齡達到57歲,許多村民說,村里能跑會跳的都出去打工了。農業(yè)的現代化在于農民的現代化,靠低素質農民的小規(guī)模、兼業(yè)化生產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農業(yè)...
澳大利亞有種與眾不同的青蛙是在胃里孕育后代的。當蛙卵受精后,青蛙媽媽會吞下它們——一共是20~25個。在此后的六七個星期內,為了避免不小心把它們消化掉,青蛙媽媽的胃會停止工作。待它們在這個安全的環(huán)境中發(fā)育成熟,做好出世的準備后,青蛙媽媽再把它們吐出來。唯一的問題是,由于小青蛙的個頭和數量的原因,...
兔子善跳,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。而歐洲的養(yǎng)兔愛好者稍微約束了兔子的天性而創(chuàng)造出一種全新的有趣運動—跳躍秀。
2011年1月1日,蔬菜流通環(huán)節(jié)免收增值稅開始實施。半年時間,這項政策在全國各地都開始運行。但是,有些地區(qū)實施半年后,蔬菜價格不僅沒有明顯下降,個別品種價格反而上升了。市民們不禁對此產生各種疑問,原本目的在于變輕菜籃子的政策,為何沒有打全勝戰(zhàn)?菜價該何去何從?
“三夏”是一年中第一個大忙,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,至6月中旬結束。此時,上年秋季播下的麥子油菜成熟,需要搶時間收割,顆粒歸倉;一年中種植面積最多、最重要的農作物水稻,需要不誤農時栽種;種下的水稻需要一種就管,追施返青肥、發(fā)棵肥,確保長成豐產架子。即是夏收、夏種、夏管的簡稱。
傳統(tǒng)的蔬菜流通方式造成蔬菜價格較高,主要是由于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多、層層加價所致,不僅農民沒有得到應有的利益,而且市民也得不到實惠。為解決這個問題,以生產銷售蔬菜為主的專業(yè)合作社將菜農組織起來,建立“菜農+合作社+直營店”的模式,通過“抱團”進城市辦店直銷,不僅使菜農得益,更使居民受惠,實現了雙贏。
當前顯示信息 36-42 條,共 101 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