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藍莓基地不僅給流轉土地的村戶分紅,還解決了村民就業(yè)問題。干得多的一年收入上萬元。”重慶市渝北區(qū)茨竹鎮(zhèn)自力村黨總支書記唐良鳳說。
自力村距離城區(qū)有一兩小時車程。近日,藍莓進入采摘期。山坡上一排排藍莓綠葉油油。枝上果實累累,五顏六色逐漸成熟。
“高山藍莓的引進,給村里帶來很大效益。”唐良鳳對前來探訪的記者說,自力村一共1234人。勞動力強的大多外出務工。60歲以上的“60”農民在城里找活兒難,只能留在村里;還有一些“上有老、下有小”的中年婦女也只能留在村里。藍莓基地給這些村民提供了就業(yè)機會。
自力村的藍莓基地有200多畝,由重慶某農業(yè)公司經營。該公司法人代表李中琴告訴記者,10多年前公司在自力村租地種植杉木。大約在2010年,渝北區(qū)農委化驗土壤后認為當?shù)剡m合種藍莓。在政府引導下,公司從東北引進藍莓苗種,開辟200多畝地種植。藍莓不能打農藥,需要大量人力除草、施肥。公司雇傭村民,按天計費,以前一人*50元,今年漲到60元。一年管理費和人工工資加起來大約60萬元。
“有的村民做得多,一年收入上萬元。”唐良鳳說,村里陳芝蘭一家三口都在藍莓基地工作。原本在村里屬于經濟比較困難的陳芝蘭家,現(xiàn)在也已準備蓋新房。這是藍莓基地帶來的好處。
除務工收入外,因藍莓基地流轉土地的村戶還能按土地面積得到分紅。肖池模家流轉土地5.34畝,2017年的分紅是459元。
唐良鳳說,村里土地流轉得*多的家庭一年分紅有2000多元,這又是一筆收入。
自力村藍莓基地主要的經營方式是顧客自己入園采摘。入園費一人30元,可以邊摘邊吃,吃不完要帶走的以每斤80元計價。李中琴說,進入盛果期后,一年銷售額有一兩百萬元,利潤七八十萬元。
與自力村相距不遠的大面坡村,有500多畝藍莓園,經營方式更加多元。這個名為“武印峽藍桂香園”的園子由王勇經營。
王勇是大面坡村人,早年進城從事服務業(yè)。“一方面,我心里一直想回家鄉(xiāng)做點實事;另一方面,藍莓經濟價值高,適合在村里大面積種植。所以選擇回鄉(xiāng)種藍莓。”王勇說,從2014年到現(xiàn)在,已陸續(xù)投入2000多萬元。一年付給村民的人工費60多萬元。再過一兩年,藍莓園進入盛果期,預計一年產五六萬斤,除顧客入園采摘外,還會通過果商銷往上海、廣東等地。依托藍莓園帶客,基于上萬平方米的草坪、10多畝玫瑰園、天然峽谷,王勇還在建設接待中心、民宿等,希望客人留在村里度周末,帶來更多收益。
重慶集大城市、大農村、大山區(qū)、大庫區(qū)于一體。當?shù)卣诖罅嵤┼l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行動計劃,推動農業(yè)全面升級、農村全面進步、農民全面發(fā)展。以渝北區(qū)為例,當?shù)卣雠_文件扶持現(xiàn)代農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,對種養(yǎng)型農業(yè)企業(yè)、農產品加工型或流通型農業(yè)企業(yè)、家庭農場和專業(yè)大戶等,都有具體的資金補助辦法。
站在藍莓園的觀景長廊,談著產業(yè)規(guī)劃,王勇顯得興致勃勃。待通往城區(qū)的南北大道修好,園子離主城就1小時車程。他肯定地說:“今后前景很好。”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